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馆内新闻 >
馆内新闻 行业新闻 媒体报道

北京的“历史景观长廊”

时间:2018-10-14 15:00 作者:重庆殡仪馆

“网信北京” 订阅哦!

哈哈

英敛之的——

1

“且住为佳”楼

朝阜大街并不是一条严格意义上东西贯通的街道,阜成门和朝阳门之间有北海相隔,因此,北海大桥(连通北海东西岸)所在的文津街就成为朝阜大街的重要组成部分。阜内大街东头折向南沿西四南大街,到西安门大街后,就能与文津街、景山前街等街道连接起来,经五四大街、东四西大街、朝阳门内大街一直到朝阳门。

北京的“历史景观长廊”

西安门大街因北京皇城的西门——西安门而得名。西安门是皇城的重要通道,明清两代皇帝出宫去西山的皇家园林,必经西安门。清《顺天府志》中西安门以西称西安门外大街,以东至今北海大桥称西安门大街。1911年后俗称丁字街。1965年整顿地名时合称西安门大街,但当时西安门已不存在。

北京的“历史景观长廊”

图为旧时的西安门

西安门是何时消失的?有人说是民国时拆除的,也有人说是“文革”期间拆毁的。其实都不是,西安门是毁于一场火灾。民国时,皇城墙逐渐被拆毁。西安门附近的城墙也被拆除,剩下孤零零一座城门。城门两边有许多小生意人做买卖,逐渐形成了一排长300余米的棚户区。据记载,1950年12月1日凌晨,不知哪一家棚户不慎起火。当时北风呼啸,只一瞬间已是浓烟滚滚,待消防队赶来时,整个棚户区已是一片火海。经过四个小时的奋力抢救,待大火熄灭时,古老的西安门已是一片灰烬。

北京的“历史景观长廊”

英敛之(1867-1926)

西安门大街路北103号是一座临街的三开间砖木二层小楼,楼上原悬挂着一块很有意思的横匾“且住为佳”。这是英敛之为自己的住所题的名,并亲自撰写了《且楼记》。

北京的“历史景观长廊”

英敛之(1867-1926)是我国近代著名爱国天主教领袖、教育家和慈善家。英敛之一生办了几件大事,影响深远。其一是1901年他在天津筹办《大公报》,英敛之担任总经理前后达10年之久。英敛之经常亲自撰写评论,讥讽时弊,伸张正义。《大公报》曾一再指名批评当时的直隶总督袁世凯,险些被袁查封。《大公报》还屡次倡导社会公益活动。1907年江南水灾,《大公报》发起募捐,筹银11469两,全部赈济灾区。《大公报》至今已创办115年。1912年,英敛之辞职返京,退隐香山,办了第二件大事,即办慈善事业。他先后任慈幼局长,主持收养受水灾影响儿童的各项救济工作,参与香山慈幼院的筹建工作。1919年,英敛之办了第三件大事,筹办辅仁大学。他租用旧涛贝勒府作为校址,成立辅仁大学预科辅仁社,任社长。在他的辛勤操办下,辅仁大学预科顺利开学。但他却已身染重病。他将重任交给弟子陈垣,陈垣不负重托,辅仁大学成功开办。

北京的“历史景观长廊”

西安门大街上的且楼是英敛之购买的一处房产。1926年1月英敛之病逝于且楼。如今,该楼经过翻建后还在使用。

北京的“历史景观长廊”

西安门大街沿线,不得不提西什库大街。明代,在皇城西北角,紧临西城墙建起了十座巨大的皇家库房。因十座库房均在皇城西部,故被统称为西十库或西什库。乾隆年间将十库并为三库,但名称未变。民国后,十库被废,十库所占之地逐渐为机关、学校使用。原十库旁的通道被开辟为大街,北起地安门西大街,南至西安门大街。从清末至民初,曾被分别称为西什库、西什库夹道、后库等,1965年统称西什库大街。

北京的“历史景观长廊”

北堂 | 西什库教堂

西什库教堂位于西什库大街南口路西33号,是北京规模最大的一座教堂。它又称北堂,位于宣武门内的宣武门教堂称南堂。

北堂原建在中南海紫光阁以西一个叫蚕池口的地方,当时叫蚕池口教堂。清中叶以后,屡起教案。道光七年(1827年)清廷籍没教堂并拆除大堂。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被迫归还教堂产业,并被迫同意重建教堂。清朝末年,风波又起,慈禧在扩建中南海时,执意要教堂迁走。经与罗马教廷几度磋商,慈禧不得不赔地赠银,将教堂迁至已废弃的西什库旧址。1888年西什库教堂建成,成为华北天主教会的总堂。经历300余年的坎坷,几经拆毁、搬迁、重建,西什库教堂终于走到了今天。它的刺向蓝天的尖塔仿佛在向人们昭示着北京这座古老城市兼收并蓄、包容一切的气魄与胸怀。

北京的“历史景观长廊”

上一篇:美女入殓师:敬畏生命,让逝者体面离开

下一篇:雁翅楼小考